上一页|1|
/1页

主题:东莞假盐肆虐 计将安出

发表于2010-04-19

上图:4月13日,执法人员在常平袁山贝广场多来咪餐厅查获一袋假盐,这包假盐使用的竟然是已停产两年的包装袋。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如今老百姓的这七件事可谓危险重重。“毒大米”、“毒奶粉”、“苏丹红”、“地沟油”等一系列让人心惊胆战的食品安全问题尚未完全平息,“假盐”又来了。所谓“假盐”,大多都是工业盐,也即没有添加碘化钾的“不合格盐”,是不经过食盐专营渠道而私自加工制作的。长期食用这种盐,对人体危害极大。

东莞市盐业部门从3月8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对工厂、食堂与酒楼的食盐使用情况进行抽查。本报记者近日也暗访了东莞镇街部分农贸市场和工厂发现,假盐肆虐,甚至在部分村,餐馆和工厂几乎全在使用假盐。然而尽管执法部门整天疲于奔命地打击假盐,但由于执法权不明确、执法队伍人力有限等因素影响,在真假盐悬殊的利润空间下,仍有不少商家铤而走险售卖假盐。如何杜绝假盐,保障老百姓的餐桌安全,成为当下亟待破解的一道现实话题。

千人工厂食堂接连查获假盐

3月16日,东莞盐务局联合行动小组在常平全镇范围抽查10家工厂食堂、10所食堂、10间酒楼的食盐使用情况。当天的抽查行动中,发现常平拔萃针织厂食堂竟然用工业盐冒充食盐。

这是一家港资企业,在职员工近4000人。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食堂仓库只放了一点盐,经检验是真盐。难道这么大厂的食堂只用这么一点盐?对此问题,食堂管理人员吞吞吐吐。随后,一名检查人员到食堂灶台旁找到了一箱正在使用的食用盐,检验发现这箱与食用盐看似“一样”的盐根本不含碘成分,初步断定是工业用盐。在当天的联合行动中,除了查出工厂食堂用假盐外,常平的一些酒楼也被查出使用假盐炒菜。

无独有偶,在3月31日下午,市盐务局联合执法组在寮步抽查时,该镇高效电子厂食堂同样被查出一批用于做菜调味的工业盐。该电子厂规模也达数千人。据了解,该厂每个月大概要用1000多斤盐。得知食堂用的食盐竟然是工业盐,该厂负责人也“很受伤”地表示,他们用的盐都是从清溪一个供应商处买来的,根本不知道对方卖的是假盐。

4月10日,记者通过常平袁山贝东莞安利泰制衣厂和达生制衣厂工人的帮助,先后从两厂厨房内提取了使用的食盐样品,送检验检验发现,两家工厂的盐都不合格。这两家厂同属一家公司,共有1000多人。

餐馆假盐甚至用老包装袋

记者将近日从常平袁山贝、朗贝、大京九和木棆四个市场和两家工厂以及餐馆搜集到9个食用盐样品,送东莞盐业配送化验,检验结果显示均为假盐。该工作人员检验后告诉记者,这些均属于缺碘的假冒伪劣盐,“绝对不能吃”。这些假盐的甚至还在使用已停产的包装袋。知情人告诉记者,这些盐都来自于袁山贝市场。记者了解到,就在去年,东莞盐业局驻常平执法中队在常平捣毁了三家地下假盐加工厂,其中一家就在袁山贝。

4月13日,盐业部门又对常平镇的三个饭堂(餐厅)和三个农贸市场展开了针对性的执法行动,因为使用和销售假盐,两家工厂、一个给工人配餐的餐厅和一个商铺分别被查处。

“去年全东莞正规食盐销量约4万吨,扫除了300多吨假冒伪劣盐。具体到常平一个镇,去年销售正规食盐2636吨,查获假冒伪劣盐42.38吨,端掉了3个假盐加工黑窝点。对于打击假盐,东莞市盐务局一直都没放松过。”东莞市盐务局副局长陈焕济说,经过几年努力,把碘盐的覆盖率由60%多提高到了90%多。“虽然天天在打,但也无法保证市场完全干净。”他希望其他有关部门继续与盐务局一起搞好盐务管理工作,并欢迎媒体监督。

假盐危害 长期食用假盐会影响智力

按照《广东省盐业管理条例》,盐产品(含固体盐、液体盐)分为食盐、工业用盐和其他用盐。由于我国实行食盐加碘制,市场上流通的非碘盐即为假冒伪劣盐。我国实行食盐专营制度,流通领域的非碘盐大部分是工业用盐。就拿工业盐中大量存在的亚硝酸钠来说,一旦它进入人体,会让血液的运氧量大幅下降,中毒后会出现全身无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救治,血压就会飞速下降,以致昏迷死亡。长期食用假冒伪劣盐,会导致缺碘,容易引起孕妇流产、儿童智力发展迟缓、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克汀病和单纯性耳聋等疾病。尤其是体内会因慢慢积累重金属,最后导致慢性中毒,危害很大。研究表明,每个生活在缺碘地区的儿童,都面临着损失10~15个智商百分点的威胁。

“市场流通的百分之八九十的假盐都是工业盐。”早前东莞市盐务局盐政法规科科长邱少文也表示,“工业盐里面的成分不一样,它们可能含有铅、汞、砷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人体有害,尤其是对孕妇和儿童。儿童长期食用工业盐会导致智力问题,而且碘缺乏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盐业部门提醒消费者,买盐一定要到正规、合法的销售点进行购买,不要贪图小利,被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刘辉龙 莫晓东 蓝信光黄超 李平)

发表于2010-04-19
 在东莞,工厂林立,集体饭堂和路边小餐馆遍地开花,东莞独特的交通和产业架构更为假盐销售提供了广阔的流通空间,食盐形势严峻。相关管理部门表示,虽然每天都在不停地打击假盐,但情况还是难以改善。怎么办?严峻的局面急切需要新的食盐安全预防和管理机制。

    【事件】疑工厂上演“狸猫换太子”

    4月13日上午,东莞市盐务局常平中队的执法人员到东莞安利泰制衣厂和达生制衣厂查处假盐,但都吃了闭门羹。在安利泰制衣厂,记者和执法人员在铁门外等候了超过1小时,随后找到袁山贝村委介入协调,但仍没有任何负责人出现。约10时40分,一辆红色摩托车载着两箱盐进入了工厂。盐业局一工作人员称:“看来可以不用查了,他们就是利用这个时间将盐调包的,刚才送进去的肯定是真盐。”

    上午11时许,执法人员和记者终于进入厂内。一行人来到工厂厨房,厨师见有人来查,便想带执法人员进仓库检查刚送来的食盐。但执法人员没进仓库而是直接从炒菜炉旁边的锅内勺了一把盐放在桌面上,用试剂滴在上面,但没有任何反应(真盐会变蓝色)。执法人员表示,仓库内的盐应该都是真的,怀疑就是摩托车送进来的,而锅内的盐可能是还没来得及倒掉的假盐。

    【现状】

    不够!不力!

    人力不够卖盐的几乎都认识查盐的

    4月13日,记者带着执法人员来到木棆市场查处之前暗访的售卖假盐的商铺。一开始店老板还说有货,等会要到仓库去提货,但当他们发现执法车辆进入市场后,老板立即改口说,已经没有货了,等有货的时候再通知记者“常平几乎市场的粮油批发部的老板都认识我们了,他们都是把真盐摆在店里,假盐放在另外一个地方。一旦我们走进市场检查,他们就会拿合格的盐应付检查,等我们一走,又会将假盐摆出来卖。就像猫抓老鼠一样。”常平执法中队的李队长无奈地说,按照他们平常查盐的经验,小市场容易查到假盐,大市场反而难查。因为大市场的商铺和仓库是分开的,在商铺里很难找到假盐。而且小市场的假盐大部分都是从大市场采购的。

    据介绍,目前东莞32个镇街几乎每个镇都至少有一家大型的农贸批发市场,而每个村都基本上都有一个小型市场,大大小小的市场加起来有上千家。而东莞盐务局的监督管理人员加起来都不到100人,32个镇街中,目前只有中堂、常平、樟木头、大岭山、虎门、南城等6个执法中队,即使每个队员每天负责跑10个市场,也无法全部兼顾,人力的缺乏也造成难免留下空白。

    就在4月13日抽查常平企业和市场当天,执法人员也是从樟木头分队抽调过来帮忙的,因为执法人员少,导致只能是几个熟悉的面孔在几个熟悉的市场转,企业和餐馆也无法一一细查,执法效果自然不明显。

    力度不强盐务局单独执法效力差

    东莞有近千万人口,每年使用的食盐就超过3万吨,但由于力量严重不足,执法难等问题凸显。2008年7月25日,东莞市盐务局在东莞市盐业总公司基础上成立,属于省直管单位,主要负责东莞生产经销私盐行为的查处,东莞也是广东省最后一个成立盐务局的地级市。盐务局除了承担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盐业法规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地方规范性文件、审核发放食盐许可证和运输许可证外,还可以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私盐和组织查处重大盐业违法案件等九项职能。

    成立盐务局之后,盐务局有执法权限,可以对生产经销私盐的行为进行查处。但单独去查处企业食堂用盐情况,企业基本不买账。在查处一些农贸市场时,也会遭遇一些“势力”的阻止。因为盐业局不敢强制执法,很多店主也会跟盐业执法人员玩“猫捉老鼠”游戏。

    东莞盐业局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尽管目前盐业公司发现东莞各个镇区或多或少存在假盐,有些地方的假盐甚至充斥市场,但是盐业公司作为一个企业,更多的只能把这个情况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政府部门能加大检查和打击力度

    记者了解到,除了盐务局外,目前东莞可以管理食盐的部门还质检、卫生、城管、经贸等多个部门。鉴于此网上有提出建议,一件事情越是很多人能管,越是管不好,政府部门应通过调整机制赋予盐业部门更多的执法权力,加大处罚力度,从严治盐,从根本上加大假盐的流通成本。

    协助不济经贸办职责太多难以协助

    据了解,以前东莞盐务主要归市经贸局管理,但由于东莞架构特殊,盐业管理和执法都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虽然盐务局有执法权限,但目前东莞各镇街的假盐清查行动一般还是由当地经贸部门组织城管、质检等相关部门与盐业部门联合执法。但经贸部门本身职责“堆积如山”,很少主动顾及假盐整治。

    “违法成本低,他们的假盐被没收了,但是过没几天,他们又来了。”常平经贸办主任陈锐毅无奈地说,尽管近期天天严打,但是假盐还是不断回潮,“虽然打了很多,但是漏网之鱼还是不少。”

    陈锐毅认为,常平经贸部门一直十分强调食品安全,执法周期是“两星期查,一个月一大查”,但在查处假盐方面,由于执法权不明确,镇街的经贸部门更多是东莞盐业部门进行清查。

    寮步经贸办一工作人员称,一般都是盐业部门先自行在市场上进行摸查,查出问题后再电话通知经贸办,由经贸办组织相关部门盐业部门行动,平时他们在假盐打击方面主动单独查处的行动并不多。

    记者思考

    缩小真假盐利润差距 不妨三道并驰

    在一味埋怨假盐肆虐、质疑部门打击力度不够的同时,不妨换个角度思考。卖一袋真盐的利润才一毛多钱,卖一袋假盐的利润可以高达五六毛钱,而卖假盐被抓了一般最多也就罚几百元,如此高额的利润与如此低廉的违法成本相比,不法商贩们能不铤而走险吗?

    记者认为,杜绝假盐,保证老百姓的餐桌安全,最终还是得从根本的管理机制和方法上作文章。相关部门与其疲地奔命地打击制贩环节,为何不花更多精力打击固定的消费环节?

    记者认为,假盐泛滥要想得到有效治理,只有缩小真假盐之间的利润差距才是根本之道。

    缩小真假盐之间的利润差距,首先要把真盐的价格降下来,让贩卖假盐的利润空间也相对缩减。近年来,盐业部门凭着垄断的,一再抬高碘盐的价格,例如在盐包装上做文章,美名其曰可以提高防伪度。但此举根本没有起到遏止假盐的作用,反而加大了真假盐之间的利润空间。

    其次,执法部门不妨采取高压打击,可否完善法律,对贩卖假盐者进行严打重罚,从而加大贩卖假盐的违法成本,让卖假盐的利润最大限度被压缩。

    最后,在像东莞这样一个遍地工厂作坊和小餐馆的“工厂”,以及拥有大量健康意识相对较弱的外来人口的城市,假盐的生存空间可谓相对“舒适”,这就迫切地需要部门加大“盐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普及食盐辨别知识,从消费终端尽量堵住假盐。

    没钱赚了,风险高了,买假盐的人少了,相信假盐自会销声匿迹。

    教你5招辨假盐

    为了避免市民今后买到假盐,记者将假盐和真盐进行了对比拍照,消费者可以参照以下5种方法辨别真假盐:

    1.真盐(上)的防伪标志一般都贴于包装正中,而私盐一般都是歪歪斜斜,而且位置不定。

    2.假盐(右)的外包装质地较粗糙,常常会比较油腻。

    3.真盐(中)盐袋两边(腰侧)无折痕,假盐则有明显折痕。

    4.真盐(下)包装袋为机器统一包装,封口处会有毛边,而假盐包装袋都是手工制作,过于整齐。

    5.真盐每包后面的生产批号都不同,而假盐多是一个批号用在多包假盐上,市民购买时多看几包,看生产批号是否重复。

发表于2010-04-19
以后知道大超市去买
发表于2010-04-19
包装看起来就好假
发表于2010-04-20
假盐是什么样的包装呢
上一页|1|
/1页